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 世界版
2023年11月14日,美國東部時間(EST)中午12點
—Patrick Winn
台灣島上瀰漫著中國可能入侵的焦慮,這份焦慮在島嶼上的原生住民們之間尤為強烈⸺他們是生活在島上山區的原住民族。大部分原住民都是基督徒,原住民教會擔憂中國侵略者恐怕會燒毀他們的聖經。同時,作為少數族群,他們清醒地意識到中國如何殘酷對待維吾爾人和藏人。《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世界版的記者Patrick Winn正在台灣,報導台灣原住民族如何不動聲色地開始進行計畫,一旦戰爭真的臨到他們的家園,他們該如何好好保護他們的共同體,並維持他們的基督信仰。
以下是來自《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世界版的報導故事。
《台灣基督徒集結組成抵抗中國侵略的隊伍》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 世界版
2023年11月14日,美國東部時間(EST)中午12點
—Patrick Winn
台灣島上瀰漫著中國可能入侵的焦慮,這份焦慮在島嶼上的原生住民們之間尤為強烈⸺他們是生活在島上山區的原住民族。大部分原住民都是基督徒,原住民教會擔憂中國侵略者恐怕會燒毀他們的聖經。同時,作為少數族群,他們清醒地意識到中國如何殘酷對待維吾爾人和藏人。《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世界版的記者Patrick Winn正在台灣,報導台灣原住民族如何不動聲色地開始進行計畫,一旦戰爭真的臨到他們的家園,他們該如何好好保護他們的共同體,並維持他們的基督信仰。
以下是來自《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世界版的報導故事。
就在明天,美國總統拜登將要在舊金山和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面,試圖緩和多年來持續升高的緊張局面,並削弱中國對台日益進逼的攻勢軍事態勢。
然而,台灣人民並不打算坐等拜習會能否產生一絲絲相互理解。民調顯示,半數台灣公民擔憂國軍針對抵禦中國入侵的準備,恐怕遠遠不夠。
昨天,我們報導了一群都市上班族,如何為了可能的中國入侵做出準備。今天,《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世界版的記者Patrick Winn帶領我們進入台灣山區,訪問那些試圖以基督信仰作為號召,以守護自身家園的人們。
現在是星期六早晨,信徒魚貫走進一座用大石頭砌成的長老教會教堂,木頭十字架聳立於講壇之上,人們聚集在一個像是岩窟般的禮拜堂內。當教堂內長椅一坐滿,每個人開始歌頌愛,一份比山更高、比海更深的愛。
然而,當歌聲停歇後,話題很快便轉向戰爭。一位四十出頭的男子走上講壇,他的頭髮後梳、眼神堅定。他身穿大紅色棉製背心,上面編織著黑色菱形圖樣,就像百步蛇身上的紋路。在他身後是一張台灣的地圖⸺碰、碰、碰⸺他指出當戰爭臨到這座島嶼時,中國導彈第一時間可能襲擊的位置。
這個男人說起話來,彷彿是軍事戰略家和基督教先知融為一體⸺這位就是我來到四處是翠綠山丘的南台灣屏東,所要採訪之人。
「我的名字是Ljavakaw Tjaljimaraw,叫我Ljavakaw就可以了。」
與Ljavakaw不同的是,當今大多數台灣居民並非南島語族,其中有些人是上世紀40年代在中國大陸與中國共產黨對抗的後代。這群人在中國內戰失敗後,逃到距中國海岸100英哩的台灣島上。但Ljavakaw的族人們早就已經在這裡了⸺他們是排灣族,是島上的原住民族之一,與這塊土地有著古老的連結。
Ljavakaw背心上的圖樣,讓人聯想到百步蛇身上的紋路。很多人害怕百步蛇的毒牙,但排灣族人敬重百步蛇,視其為親愛的朋友,認為牠能為即將到來的危險,例如颱風或地震,對族人們發出警示。
「這種蛇,當牠們發出嘶鳴,人們就會理解到危險即將來臨。」
今天,Ljavakaw聚集該地區數十名教會領袖,為的是預示另一種不同類型的危險⸺這種危險是台灣原住民非常熟悉的,因為他們對入侵者這款事再瞭解不過了。將近五百年前,歐洲人出現在這裡,後來島上原住民群體大規模歸信基督教。後來幾百年間,來自中國與日本的殖民者也接踵登上這座島嶼。
但沒有任何一件事,Ljavakaw說道,能夠與共產主義中國所帶來的當前威脅相提並論,中國解放軍的軍機和軍艦每天都在繞台。
「我們每天都面臨著中國入侵的風險。我們沒有多少時間了。」
當Ljavakaw在講壇上演說時,人們專注聆聽。他的母親是排灣族部落的頭目,而他作為頭目的兒子擁有博士學位,是一位研究民防戰術的政治學者。他最近創建了一個名為「福摩薩學院」的民防網絡,其使命是協助台灣原住民群體(大多數都是基督徒),如何為即將到來的戰爭做好準備。Ljavakaw認為:這樣的準備關係到生死存亡,只要看看共產黨如何對待中國境內的少數民族,從維吾爾人、藏人、到基督徒,我們就能理解事情的嚴重性了。
「他們的教堂被夷平,他們的牧師被關進監牢,聖經被燒毀。這些都是敵基督的魔鬼行徑。」
Ljavakaw認為那些敵基督的魔鬼行徑,只是即將來襲的威脅之一。你認為當台灣的城市被轟炸時,那些都市人會怎麼做?
「已經有很多人說了:『我們會跑進山裡,因為我們可以躲在山區。』」
山林地區是許多原住民族的居住地。Ljavakaw已經可以想像到有些餓肚子的暴民,會跑進原住民的社區偷竊或搶奪食物,也可能有平地的基督教友因為教堂被炸毀而帶著傷出現。屆時必須要有人能夠為他們療傷止痛。
Ljavakaw來到此地,正是為了要告訴原民教會領袖們一件事:現在就開始計畫吧!Ljavakaw告訴他們要將一千多個地方教會與五十多萬名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基督徒集結在一起,組織起防禦行動,並由原住民基督徒主持指揮。
Ljavakaw說,我們原住民知道如何靠土地維生,我們經歷過被佔領的滋味,但我們需要急救培訓、可靠的通訊設備,以及隱蔽的補給物資儲備。
「我們做的是自救救人的準備工作。當一群人試圖自救救人時,有誰會反對呢?」
也許台灣的軍方會反對。大部分軍中人員,並不喜歡民間發起一些與他們平行運作的類軍事活動。我採訪了一位台灣前高階軍官沈明室,他現在任職於政府資助的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為軍方提供諮詢。我請他概括說明軍方高層如何看待民間發起的防衛隊伍。
「高階軍官們的想法是:你們不是將軍或軍人,你們懂個屁!」
但沈明室認為,軍方領導層所抱持的這種態度是有問題的。
Ljavakaw代表著台灣內部日漸擴散的趨勢,民防隊伍在全台各地到處興起。在周末,一般人會用BB槍做戰鬥訓練,因為真槍在台灣是被管制的。沈明室認為:當類似Ljavakaw這樣的組織出現時,軍方該做的是幫助他們,因為他們可以減輕國家在戰時的負擔。「把他們帶到軍方的基地吧!」他說,「讓他們學習用真正的步槍射擊。」
「如果給他們一些必要的訓練和裝備,那麼他們也能參與到戰爭之中,保衛他們的城市或家園。」
當我們談到槍械的使用,台灣原住民相較於其他台灣居民,早有其優勢之處。即便只佔兩千三百萬人口之中的2%到3%,但只有原住民才有權持有槍械,雖說也僅限於19世紀那種原始的自製前膛槍。原住民使用這種槍來獵捕野生動物。
這位名叫Ming Jie的男人來自卑南族的部落,「山豬、飛鼠、獼猴、白鼻心,這些都是我們會獵捕的動物。」他這麼告訴我。
Ming Jie在台灣南部的山區長大,後來加入了軍方最精銳的單位:涼山特勤隊。鑑於Ming Jie既是原住民又是軍人,我想聽聽他如何看待Ljavakaw建立基督徒自我防衛的網絡計畫。
Ming Jie說:「你看看,我們原住民就是有這種『斯巴達』戰鬥意志。」
「斯巴達?」我一臉問號。
「啊,斯巴達,就是那句電影台詞『這,就是斯巴達!』,他在說古希臘的斯巴達戰鬥民族。」我的合作記者Michael Garber翻譯了一下Ming Jie說的話:
「在我們部落的傳統,每個男人都是戰士;當我們的部落需要防衛時,每個男人都有責任,像士兵一樣為它而戰。」
回到16世紀的年代,每一支踏足過台灣的殖民者,都對島上原住民的戰鬥力,有不可小覷的評價。這已經是廣為人知的既定印象,但我並不確定Ljavakaw是否完全贊同這種對原住民的既定戰士印象。Ljavakaw表示:我們對這樣的聲譽感到自豪。
「台灣原住民事實上是這座島嶼的末代武士,是這座島嶼上最後的勇士。他們毫無疑問能參與戰鬥,他們是絕佳的戰士。」
在這座隱蔽於山間稜地的石砌教堂內,長老教會的弟兄姊妹們在這一連串關於戰爭的談話後,再度以歌唱作為中間休息。但他們很快又回到了主題,潛心探討如何形成一支有效的抵抗力量。一位牧師擔憂都市人會在戰爭來臨時拋棄他們,另一位牧師則向天使長米迦勒呼告⸺米迦勒是在聖經中跟撒旦勢力爭戰的戰士天使。在場所有人都認同Ljavakaw的計畫,他們稱之為「挪亞方舟計畫」⸺就像挪亞方舟一樣,抵禦即將到來的風暴。
在講壇上,Ljavakaw帶領眾人一同禱告。那是《哥林多前書》第12章12-26節,一段關於信仰共同體的經文:若一體受苦,百體同受苦;一體受榮光,百體同快樂。(若一個肢體受苦,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受苦;若一個肢體得榮耀,所有的肢體就一同快樂。)
《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世界版記者Patrick Winn在台灣為您報導,Michael Garber對此則報導也有所貢獻。